1月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会换届工作基本完成。

杂志社主办的科技短视频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踊跃投稿,大赛最终评出兼具科学性、故事性、艺术性的最具人气奖、最具创新视频奖、最佳故事奖、最佳拍摄奖等十一项大奖。

2月

2月17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二届编委会第一次正副主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主编郑永飞院士主持。傅绥燕、郭正堂、朴世龙、杨顶辉、朱茂炎副主编现场参会,焦念志、穆穆副主编通过视频形式参会;会议特邀上一届副主编陈发虎院士参会;《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领导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编辑部主任魏建晶博士进行了工作汇报。会议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就如何有效吸引高质量论文、丰富刊物的学术内涵、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等进行了讨论,提出各学科拟将采取的具体措施。会议还评选出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及2022年度最佳论文、热点论文。

2月26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3年第一次编委会议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会议由新任主编曹晓风院士主持,《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会成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负责人及编辑部成员120余人参会。彭斌秘书长致辞,曹晓风主编作工作报告。编辑部负责人胡克兴向编委会汇报了刊物概况、分析了学术指标并介绍了审稿流程和审稿系统操作要点。与会编委围绕吸引优质稿源、严格把关审稿质量、扩大刊物国际影响力、调整栏目设置、中英文版联动发展、提升作者读者的体验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月

3月1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2023年度地球与环境科学编委会议在北京召开,21位编委出席会议。包括:陈发虎执行主编;李献华、戴民汉、谢树成、朱彤、蔡文炬、程海、董广辉、侯书贵、胡永云、李新、廖宏、刘建宝、刘俊国、刘彦随、陆全明、倪喜军、田军、王艳芬、王岳军、赵亮编委;《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编辑部相关成员。会议主题为凝心聚力,提升刊物的影响力,由陈发虎执行主编主持。彭斌秘书长致辞。陈发虎执行主编报告新一届编委会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编委的架构和遴选背景。编辑部张莉副主任汇报了近年期刊的发展情况等。

3月2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十二届编委会第一次正副主编会议在东南大学召开。会议由主编梅宏院士主持,黄如、刘克、孙凝晖、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副主编出席会议;《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编辑部主任宋扉进行了工作汇报。会议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就如何约请高质量论文、丰富期刊的学术内涵、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等进行了讨论,梅主编进行总结讲话。会议评选了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和2022年度优秀论文。

3月13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正副主编会议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会议由主编谢心澄院士主持,林海青、蔡荣根、龙桂鲁、罗喜胜和赵刚副主编出席会议,杂志社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编辑部汇报了期刊工作进展以及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与会主编围绕期刊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就如何扩大高质量文章的约稿途径,如何高效地传播优秀成果,如何加强期刊品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会议评选了2022年度优秀论文、优秀编委以及优秀审稿专家。

3月18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科编委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杨顶辉副主编主持。陈凌、姜卫平、李金华、刘丽军、刘双、彭志刚、徐涛、印兴耀、袁怀玉和郑勇编委,以及编辑部魏建晶主任和李亚敏编辑出席会议。李亚敏博士进行工作汇报。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与会人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完善了编委联合初审制度,修订了稿件初审的具体内容。

3月25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2023年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编委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忠范执行主编(北京大学),编委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郭少军(北京大学)、何军(武汉大学)、林立(北京大学)、刘冰冰(吉林大学)、潘曹峰(中国科学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卫敏(北京化工大学)、尹万健(苏州大学)、张铁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莹莹(清华大学)、赵立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远锦(东南大学)、周豪慎(南京大学)、周欢萍(北京大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以及编辑部相关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刘忠范执行主编主持,彭斌秘书长致辞。编辑部汇报了Science Bulletin和《科学通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工作情况。

3月26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2023年度物理学与天文学编委会议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会议由新一届物理学与天文学科执行主编高原宁院士主持,21位编委分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他们包括:程亚(华东师范大学)、范一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冯济(北京大学)、胡江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蒋建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金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雄军(北京大学)、刘正猷(武汉大学)、龙桂鲁(清华大学)、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孟杰(北京大学)、钱冬(上海交通大学)、王亚愚(清华大学)、吴学兵(北京大学)、吴义政(复旦大学)、熊启华(清华大学)、姚望(香港大学)、詹其文(上海理工大学)、张靖(山西大学)、赵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理事会秘书长彭斌、编辑部相关成员出席会议。彭斌秘书长致辞。与会编委就如何进一步推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影响力提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围绕英文版国际影响力提升、中文版选题组稿、中英文版互动发展、特邀编委团队的组建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编辑部汇报了Science Bulletin和《科学通报》物理学与天文学近几年的学科工作。

3月27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2023年度生命学科编委会议在北京召开。高福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冰执行主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编委白永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捷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邓红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丁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宁(北京大学)、高山(东南大学)、葛亮(清华大学)、何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小玉(清华大学)、李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兴国(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勇(北京邮电大学)、沈立(浙江大学)、宋纯鹏(河南大学)、王二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王克剑(中国水稻研究所)、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力(复旦大学)、詹祥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斌(浙江大学)、赵方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明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左西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以及编辑部相关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朱冰执行主编主持,高福主编和彭斌秘书致辞。与会编委围绕影响力提升、进一步改善作者投稿体验、选题组稿、中英文刊互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3月29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2023年度化学与能源科学编委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化学与能源科学韩布兴执行主编,编委张东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立成(西湖大学)、吴骊珠(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马於光(华南理工大学)、黄富强(北京大学)、江海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景传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彭慧胜(复旦大学)、钱国栋(浙江大学)、王双印(湖南大学)、吴忠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川(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大学)、杨四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赵一新(上海交通大学)和特邀编委崔新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段昊泓(清华大学)、贺晓鹏(华东理工大学) 、黄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姜雪峰(华东师范大学)、李晨耕(北京化工大学)、李慕凡(北京大学)、李亚飞(南京师范大学)、李彦光(苏州大学)、林龙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艳荣(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陆良秋(华中师范大学)、梅清清(浙江大学)、牛志强(南开大学)、彭丽(厦门大学)、阮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世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孙晓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洋(吉林大学)、邢明阳(华东理工大学)、徐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余达刚(四川大学)、张兵(天津大学)、周宝文(上海交通大学),以及编辑部相关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韩布兴执行主编主持。针对英文刊Review主题策划、中文刊专题(辑)选题组织、提升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举措、筹办学术论坛等议题,与会成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编辑部肖鸣、智欣编辑分别就Science Bulletin和《科学通报》化学与能源科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4月

4月11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2023年度地球与环境科学特邀编委会议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执行主编陈发虎、特邀编委陈圣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曹知勉(厦门大学),冯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郭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扬(北京大学),李裕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静(天津大学),刘小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高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聂军胜(兰州大学),邱兴华(北京大学),石正国(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宋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传超(厦门大学),王旭辉(北京大学),王延辉(天津大学),杨建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益民(中国科学院大学),叶超(华东师范大学),于海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张宇(上海交通大学),赵传峰(北京大学)出席会议。陈发虎执行主编介绍刊物近年的发展情况和特邀编委的组建工作等。编辑部张莉、智欣博士分别汇报了近年出版情况等。

4月12日下午,2023年《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席南华、陈贵强、江松、邵启满、张伟平、宗传明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席南华主编主持。编辑部首先汇报了期刊整体情况,随后,会议围绕期刊发展工作展开了具体的讨论。会议确定了2023年全体编委会暨论坛的日程安排以及2023年分学科编委会议计划,评选出10名优秀编委以及新一届中、英文优秀论文各5篇。会议讨论了英文版国际名家专栏和基金专栏发展规划、中文版发展及组稿计划,以及如何调动编委积极性、吸引国际优秀稿件。

5月

5月6日,2023年《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刊”理事会理事长侯建国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同志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高鸿钧通报了理事会成员调整情况、“两刊”总主编及各辑主编换届情况。“两刊”编委会原总主编朱作言代表编委会报告了“两刊”2022年重点工作和近5年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新任总主编王恩哥代表新一届编委会发言,提出了继续办好“两刊”的工作思路举措。与会人员围绕编委会工作报告和“两刊”未来发展,从建设高质量期刊、提升刊物显示度及影响力、编委会建设和期刊宣传经营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讨论。会议还表彰了“两刊”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侯建国对过去5年“两刊”编委会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对取得的工作成效予以肯定,对进一步做好“两刊”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两刊”理事会成员、各辑主编,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同志参加会议。

5月13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全体编委会会议在苏州召开。主编谢心澄,副主编常凯、林海青、龙桂鲁、马余刚、赵刚,以及编委和青年编委共80余人参会。《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副处长马新勇、《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谢心澄主编担任会议主持,彭斌秘书长致辞。编辑部向编委会汇报了《中国科学》杂志社的基本情况,物理辑中英文刊的出版进展,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计划。编委们重点围绕约稿、撰稿和宣传计划展开探讨,并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举措,学科副主编代表分别进行总结。会上还表彰了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论文和优秀审稿专家。

5月13至14日,中国科学院学部“量子材料与智能器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邢定钰、谢心澄共同担任论坛执行主席。此次论坛是“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创办以来的第138期学术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中科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共同协办。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近5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40余位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参与了论坛的学术研讨。

6月

6月16日,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3年编委会议在青岛召开。主编谢毅院士和40余位编委会成员(副主编、编委和青年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普及与学术处副处长马新勇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谢毅主编主持,编辑部主任王贵林博士介绍了SCMs的基本情况,汇报了近期的主要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编委们主要围绕期刊的发展目标、专题和综述组稿选题、吸引高水平稿源、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议题展开讨论。谢毅主编向到场的2022年度优秀副主编和优秀编委颁发了证书,向新任副主编、编委和青年编委代表颁发了聘书。

6月16日,《中国科学:化学》新一届编委会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主编万立骏院士,副主编卜显和院士、李永舫院士、唐勇院士、田禾院士、田中群院士,以及编委和青年编委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王恩哥院士、顾问编委张涛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受邀出席。会议由万立骏主编主持,总主编王恩哥院士、顾问编委张涛院士、王笃金局长、彭斌秘书长分别致辞。会上对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代表进行了表彰。编辑部汇报了《中国科学:化学》中英刊的主要进展、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计划。编委们主要围绕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国际影响力展开讨论,并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和举措。万立骏主编从“理想与现实、守正与创新、认同与行动、责任与平衡、感情与实践”五个方面对期刊发展现状、规划等方面与编委们分享了办刊感受。

6月17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议由郑永飞主编主持。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张培震院士,常委崔鹏院士、戴民汉院士、王会军院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郭正堂院士、朴世龙院士、傅绥燕教授、杨顶辉教授、朱茂炎研究员,以及朱敏院士、谢树成院士等近九十位编委,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彭斌和《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人员出席会议。张培震副主任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致辞。编辑部主任魏建晶作了期刊工作汇报。郑永飞主编和各位学科主编就本学科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发言。王东晓编委和陈文编委分别受焦念志副主编和穆穆副主编委托,就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领域作了汇报。彭斌总编辑在发言中感谢地学部常委会对《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的支持和指导。张培震副主任和郑永飞主编为到会的副主编和编委颁发了聘书,为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热点论文”和“最佳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在全体编委会之前还召开了固体地球、表层地球和大气海洋空间三个分组编委会议。各学科责任编辑汇报了学科进展与存在问题,编委们就本学科发展思路和举措以及下一步计划开展讨论。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42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暨《中国科学:化学》第12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化学与双碳战略”在青岛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和青岛科技大学协办。万立骏院士、李玉良院士和张涛院士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200余位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万立骏院士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介绍了论坛与《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融合发展的情况。论坛邀请了包信和院士、卜显和院士、陈小明院士、丁奎岭院士、韩布兴院士、李灿院士、欧阳明高院士和谢在库院士作主题报告,介绍了能源化学、多孔材料、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石油化工、绿色氢能、绿色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李永舫院士、谭蔚泓院士、唐勇院士、田禾院士、田中群院士,编委席振峰院士、岳建民院士,以及特邀嘉宾陈军院士、孙世刚院士、杨俊林研究员等60余位专家参加了研讨。李玉良院士作了总结发言。

6月2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杂志社11种英文期刊全部位列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其中6种期刊位居排名前10%;2022年杂志社英文刊物全年发文近3500篇,较上年增长7%,向着提质增量的目标稳步迈进。

7月

7月17日,《国家科学评论》2023年度正副主编扩大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科学出版社召开。现场参加会议的有NSR主编白春礼,执行主编蒲慕明,副主编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局王笃金、马新勇,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李章伟,科学出版社董事长胡华强;视频参加会议的有NSR副主编薛其坤、高松、吴仲义、赵东元、郭雷,评审组长祝世宁、张富春、席振峰、段镶锋、李劲松、宋洪军、许田、苏宝连、黄如等;NSR编辑部成员等相关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由NSR执行主编蒲慕明主持。编辑部汇报了NSR近期的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与会人员就期刊下一步发展方向、国际化举措、论文和非论文栏目选题、期刊宣传、NSR十周年活动策划等议题展开讨论。白春礼主编总结讲话。

7月20—21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十二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第14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部主办,贵州大学承办。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出席了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编梅宏,副主编黄如、刘克、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以及九十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会上颁发了2022年度 “突出贡献编委奖” 和 “优秀编委奖” 。编委代表李韬分享了期刊工作经验及心得体会。周志华、张纪峰、尤肖虎和黄如四位副主编分别主持召开分学科编委会,总结了学科工作进展,并针对学科发展特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7月21日,第14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贵阳成功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办,贵州大学承办。《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编梅宏,副主编黄如、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共同主持本次研讨会,贵州大学及贵州省内其他高校部分师生、《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现场参会。《中国科学》杂志社视频号、直播贵州、科研云、蔻享学术等媒体同步直播。会议邀请了信息科学领域的12位专家作精彩报告。现场观众逾300人,线上观众超10万人次。

7月22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3年度编委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顺利召开。会议由曹晓风主编主持。《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朱玉贤、董晨,副主编马克平、刘默芳,编委桂建芳、谢道昕、朱永官、李劲松、杨正林、张克勤等七十余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副处长马新勇及《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三亚市副市长张长丰、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到会致辞。海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黎岳南、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桔等相关科教部门领导列席会议。曹晓风主编做工作报告。编辑部负责人胡克兴汇报期刊工作情况。朱玉贤常务副主编介绍中文刊工作进展及发展思路,董晨常务副主编、刘默芳副主编(受宋尔卫常务副主编委托)和桂建芳编委(受魏辅文常务副主编委托)分别介绍了分学科编委会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计划。与会编委围绕“提高中文刊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拓展优质稿源”和“推动英文刊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两项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曹晓风主编和朱玉贤常务副主编共同为到会编委颁发了聘书,并向2022年度优秀编委颁发了奖牌。

7月25日,2023年度《中国科学:数学》全体编委会议在河南省开封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数学》编委会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和河南大学承办。主编席南华院士担任主持,《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编委、专辑特邀编辑、优秀论文作者、优秀审稿人、数学前沿与展望论坛邀请报告人和特邀专家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颁发了《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第五、六届和中文版第三、四届“优秀论文奖”;颁发了2019—2022年度《中国科学:数学》“编委杰出贡献奖”和“编委优秀服务奖”;为近两届《中国科学:数学》优秀审稿人颁发了奖牌。席南华主编为到会编委颁发了编委聘书。会议听取了《中国科学:数学》工作汇报,与会副主编和编委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科学:数学》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展开讨论。全体编委会后,正副主编分别组织召开了代数、分析、几何和计算优化四个分学科编委会。

7月28日, 《国家科学评论》2023年度生命科学学科编委会以视频会议方式成功召开。生命科学副主编吴仲义,编委方精云、高福、李劲松、王前飞、王小凡、吴虹、许田、于洪涛、朱冰,编辑工作组胡霁、胡政、刘娟、徐书华、伊成器、翟巍巍、周永刚、朱健等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列席会议。会议由吴仲义副主编主持。责任编辑徐秀玲博士汇报了NSR生命科学领域的各项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就稿件快速评审、综述和争鸣等栏目建设、期刊影响力提升等方向展开讨论,对于期刊下一步主要工作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布局和规划。

8月

8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年度编委会议在无锡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主编何雅玲院士主持,《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王恩哥院士、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到会致辞。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副主编丁汉院士、段文晖院士、张卫红院士,顾问编委宣益民院士、朱荻院士,陈光院士、魏悦广院士、周又和院士等50位编委和青年编委,以及《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人员。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会见出席会议的院士和专家学者。无锡市惠山区领导程松、史国洪参加相关活动。何雅玲主编作了工作报告,编辑部主任孙书军向编委会汇报了中英文期刊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工作进展。编委代表段海滨教授分享了期刊工作经验及心得体会。王恩哥总主编和何雅玲主编为到会编委颁发了聘书。与会编委分为四组,由丁汉院士、段文晖院士、魏悦广院士和张卫红院士分别主持,围绕专题/专辑、大综述及亮点论文选题、组织前沿论坛、学术会议宣传、推动期刊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等议题展开讨论。

8月2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45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暨第2届中国科学材料•创新论坛——“纳米材料的交叉融合创新”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谢毅院士和李景虹院士担任论坛执行主席,李亚栋院士、郭万林院士、俞书宏院士和张锦院士出席。来自国内外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聚焦纳米材料的交叉融合创新,邀请了12位纳米材料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作报告,

9月

9月9~10日,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2023年度全体编委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王恩哥院士,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执行主编高原宁院士、韩布兴院士、朱冰研究员、王杉教授、陈发虎院士、刘忠范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杨永峰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艳芬教授,各学科编委会成员,“两刊”编委会彭斌秘书长及编辑部全体成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高福主编主持,王恩哥总主编、杨永峰副局长和彭斌秘书长分别致辞。高福主编做工作报告。编辑部安瑞主任汇报了中英文刊工作进展,分析了期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王恩哥总主编与高福主编一同为执行主编颁发了聘书。高原宁、韩布兴、朱冰、王杉、陈发虎、刘忠范执行主编分别代表各学科编委会介绍了新一届编委会组建以来的工作进展。会上还表彰了2022年度优秀编委、优秀论文获奖者,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郑州大学卢思宇教授分别作为代表发言。高福主编总结讲话。会议期间分别召开了各学科编委会议。

10月

10月7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评论》信息学科编委会议以“实体+视频”形式顺利召开。会议由NSR信息学科副主编郭雷主持,NSR信息学科全体编委和编辑工作组成员参会。其中现场参加会议的有编委邓小铁、胡振江、龙桂鲁、钱德沛、张纪峰,学科编辑工作组王勇;视频参加会议的有评审组长黄如,编委陈洛南、崔铁军、丁汉、冯建峰、管晓宏、胡斌、林惠民、吕建、谭铁牛、徐宗本、杨德仁、尤肖虎、曾璇、郑婉华、周志华,学科编辑工作组段斯斯、金石、李阿明、孟德宇、杨超、杨玉超、袁烨。编辑部汇报了NSR近期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就信息学科约稿选题、新闻栏目选题、NSR十周年活动策划、筹办NSR前沿论坛、学科编辑工作组增补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11月

11月10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评论》化学与材料科学联合编委会议在扬州迎宾馆顺利召开。会议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进行,由《国家科学评论》材料学科副主编赵东元主持,化学学科副主编高松作总结发言,NSR化学、材料学科六十余位编委、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等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参加了会议。编辑部介绍了期刊的近期工作进展。与会编委和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就化学、材料学科约稿选题,新闻栏目选题,NSR创刊十周年活动策划,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邀请有意承办2024年度NSR化学与材料科学前沿论坛(NSR Frontiers Forum, NFF)的郑州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的代表分别简要介绍了各自的承办计划。

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名单公布,杂志社刊物发表的11篇论文入选,涉及数学、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研究领域。

11月30日,《国家科学评论》2023年度地球科学领域编委会议以实体+视频的形式召开。会议主会场设在科学出版社,NSR地学领域副主编周忠和,评审组长郭正堂,编委陈凌、胡永云、孟津、秦礼萍、王赤、王凡、于子成、张甘霖、赵艳等线下莅会;编委傅伯杰、傅绥燕、李向东、王焰新、肖文交、谢树成、徐义刚、郑永飞线上参会;学科编辑工作组成里京、储日升、崔一飞、段伟利、高翔、胡清扬、黄汝锦、李明松、刘金高、张仲石线上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郭正堂评审组长主持。编辑部汇报了NSR近期在编辑出版、稿件评审和学术影响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会人员就期刊学术定位、选题组稿方向、国际化发展举措等议题展开讨论。

12月
12月4日,2023年《中国科学:数学》第二次正副主编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功召开。《中国科学:数学》全体正副主编席南华、陈贵强、江松、邵启满、张伟平、宗传明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席南华主编主持。编辑部汇报工作情况,会议围绕期刊发展工作展开了具体讨论。

1月

2022年1月27日下午,《国家科学评论》2022年度正副主编扩大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NSR主编白春礼,执行主编蒲慕明,副主编郭雷、薛其坤、高松、周忠和、赵东元,评审组长祝世宁、席振峰、郭正堂、苏宝连、黄如,评审副组长张富春、段镶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林鹏等;NSR编辑部成员列席会议。会议由NSR执行主编蒲慕明主持。编辑部汇报了NSR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与会人员就新闻类栏目选题、编委会换届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林鹏代表主办单位表示,将持续加强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以适应NSR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需要。白春礼主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NSR在2021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出版规模、学术指标、学术口碑和品牌声誉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编委、编辑部成员和科学出版社的努力和支持,希望NSR充分利用中科院的各种资源,进一步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希望全体编委再接再厉,将NSR建设成为真正的国际顶尖期刊。

2月

2022年2月14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正副主编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郑永飞主编主持会议。陈发虎、傅绥燕、郭正堂、焦念志、穆穆、杨顶辉、朱茂炎副主编、《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领导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编辑部主任魏建晶博士进行年度工作汇报。会议就如何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还讨论了第六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的主题、组织形式和报告人选,评选出了《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最佳论文和热点论文。

3月

3月15日上午,2022年《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会议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由袁亚湘主编主持,《中国科学:数学》全体正副主编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编辑部汇报了《中国科学:数学》一年来的重点工作进展和亮点,并对发文、审稿、录用、存稿等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了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会议确定了2022年全体编委会暨论坛的日程安排,评选出新一届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讨论了如何吸引国际优秀稿件、中英文版参考文献的体例和在文中的引用方式、在审稿系统中增加审稿人和编委为稿件打分的设置等议题。

4月

《科学通报》联合科研云主办的云论坛于4月25日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杨卫院士作了题为“我国STEM发表及期刊的发展地貌图”的报告。该报告展示了我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发表及期刊的发展地貌图,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学术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情况,并对近年我国期刊发展态势进行研判,呼吁加快推进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参与论坛并致辞。论坛由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主持。此次论坛吸引了中国科学杂志社-视频号、科研云-B站等直播平台相关领域专业观众累计近6万人在线参与观看,反响热烈。

5月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学部“表观遗传学研究新进展”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广东省肇庆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担任主席,特邀包括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40余位领域内重要专家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生命地学办公室薛淮主任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深圳大学、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近500位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了论坛。组委会组织部分报告专家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辑部召开了闭门会议,研究了论坛成果的出版工作。本次论坛是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创办以来的第126次学术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及肇庆市医师协会协办。

6月

6月25日,《科学通报》物理学(力学 天文学)2022年度学科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成功召开。副主编许甫荣教授(北京大学),编委蔡荣根院士(中科院理论所)、陈伟球教授(浙江大学)、陈志坚教授(北京大学)、高杰研究员(中科院高能所)、江颖教授(北京大学)、兰岳恒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李传锋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琰铭教授(吉林大学)、冒亚军教授(北京大学)、任治安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孙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仝殿民教授(山东大学)、王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秀明研究员(中科院声学所)、张玉虎研究员(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周兴江教授(中科院物理所),以及编辑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许甫荣副主编主持。与会编委围绕扩充优质稿源、提高期刊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学科编辑陈立翠博士就近年来的学科工作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了详细汇报。编辑部安瑞主任感谢编委们长期以来对期刊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表示编辑部将积极推进并落实会议的各项决议,为编委、作者、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6月2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1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杂志社11种英文期刊SCI影响因子平均增长29%。涨幅前三名为Science Bulletin(75%)、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72%)、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66%);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Bulletin影响因子突破20,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SCIENCE CHINA Chemistry突破10;杂志社目前有9种期刊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其中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全球应用化学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一,3种期刊位居前5%,1种期刊位居前10%),2种期刊位居Q2区;杂志社英文刊物全年发文近3000篇,向着提质增量的目标不断迈进。

8月

《国家科学进展》(National Science Open, NSO)创刊号上线。NSO致力于全面、快速地报道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推动学术创新,特别是交叉领域的学科发展;目标是成为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综合性大刊。

8月10日,《国家科学评论》2022年度化学科学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NSR化学学科副主编高松,评审组长席振峰,评审副组长段镶锋,编委包信和、何川、李亚栋、梁文平、麻生明、唐本忠、田禾、吴云东、杨伟涛、杨学明、杨震、支志明、周其林等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NSR副主编高松主持。编辑部汇报了近期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的讨论中就期刊的战略定位、选题组稿方向、宣传推广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认为,应加强化学前沿和重要领域选题的组稿,吸引更多中外科学家的优秀成果,促进化学科学的未来发展。

8月13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2年度全体编委会会议在哈尔滨召开。谢心澄主编,蔡荣根、林海青、龙桂鲁、赵亚溥副主编,编委,青年编委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编谢心澄院士主持,编辑部汇报了期刊2021年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编委们围绕如何拓展优质稿源、推动期刊国际化、提升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可行性举措和建议。谢心澄主编为与会的编委颁发了期刊2021年度优秀编委奖、优秀论文奖和杂志社年度优秀封面奖证书。

8月13-14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第13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会议由主编梅宏院士主持,黄如、秦玉文、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五位副主编及四十余位编委出席会议,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院士、清华大学刘云浩、国防科技大学陈金宝教授受邀参会,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梅主编回顾了本届编委会成立以来期刊所取得的成绩,感谢编委们为期刊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提出了期刊下一步发展的思路。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突出贡献编委奖”和“优秀编委奖”。获奖编委分享了他们的期刊工作经验及心得体会。周志华、张纪峰、尤肖虎和黄如四位副主编分别主持召开了计算机、控制、通信、信息器件与量子分学科编委会,总结了学科工作进展,并针对学科发展特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8月13日,第13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办,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梅宏主编和黄如副主编共同主持本次研讨会,邀请高文、陈杰、祝宁华、黎湘院士和刘云浩教授作精彩报告。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学校的部分师生,以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全体编委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杂志社视频号、科研云、蔻享学术、《雷达学报》视频号等媒体同步直播。

8月24日,2022年《中国科学:数学》分析方向编委会议在威海成功召开。会议由葛力明副主编主持,分析方向编委、客座编委、优秀审稿人、特邀专家和编辑部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宣读了到会的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名单:叶向东编委获2019年度《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优秀编委奖、尚在久编委获2021年度编委优秀服务奖、吴杰教授获2021~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奖、薛博卿教授获2019~2020年度优秀审稿人奖。葛力明副主编和叶向东院士分别为以上获奖人颁发了奖牌。编辑部汇报了期刊近三年的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围绕组织中文贺寿专辑、组约高质量论文、扩充中文版稿源、严格控制评审质量、加强期刊宣传、关注出版新趋势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9月

9月9日,《国家科学评论》2022年度材料科学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NSR材料学科副主编赵东元,评审组长苏宝连,编委成会明、范守善、韩布兴、李灿、帅志刚、余艾冰、于吉红等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NSR副主编赵东元主持。编辑部汇报了近期期刊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的讨论中就期刊的选题组稿方向、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国际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认为,材料学科应将稿件的科学性放在首位,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争取发表更多世界级、重量级的科研成果,为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9月16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2022年度信息科学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NSR信息学科副主编郭雷,编委陈洛南、崔铁军、邓小铁、丁汉、郭光灿、胡振江、李树深、林惠民、钱德沛、王小云、徐宗本、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等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郭雷副主编主持。编辑部汇报了近期期刊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讨论交流。会议认为,信息学科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反映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科研进展;通过加强宣传、密切联系科学家,吸引更多优质稿源,增加学科发文量和影响力。

9月29日,《国家科学评论》2022年度数理科学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NSR数理学科副主编薛其坤,评审组长祝世宁,评审副组长张富春,编委陈鸿、何国威、刘俊明、马志明、田刚、王贻芳、武向平、谢心澄、杨小虎、叶沿林、尤力、张双南、张新民、郑晓静等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NSR副主编薛其坤主持。会议认为,NSR应发挥潜力,挖掘数理前沿和关键领域的优质稿源,吸引中外科学家的重量级论文,引导数理科学的未来发展。

10月

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名单公布,杂志社刊物发表的10篇论文入选,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研究领域。

10月29日,Science Bulletin 2022年度地球科学编委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召开,35位编委出席会议。会议由陈发虎执行主编主持,他肯定了刊物的发展策略,并指出刊物目前处于建设国际一流期刊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困难和新挑战。希望大家立足刊物发展新阶段,积极献计出力,进一步提升地学学科的学术引领力,共同把刊物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编辑部张莉副主任汇报了近年期刊的发展情况和地球科学编委会工作。与会编委围绕高影响力论文选题方向、刊物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举措、扩充稿源和载文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对标国际顶级期刊,从全球化视野,高质量发展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讨论成果丰硕。编辑部安瑞主任宣读了Science Bulletin 2021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获奖名单;并邀请陈发虎执行主编和李献华编委分别为到会的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10月29至30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数据驱动的新地学”跨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暨Science Bulletin第二届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此次论坛围绕“数据驱动的新地学”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地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耦合,探索了数据驱动下的地球系统科学变革。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学部工作局石兵副局长参加会议。论坛吸引现场和线上参会专家学者总计400余人。

11月

11月5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四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由主编郑永飞院士主持。《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朱日祥院士和部分地学部常委,副主编穆穆院士、焦念志院士、郭正堂院士、陈发虎院士、傅绥燕教授、杨顶辉教授、朱茂炎研究员,以及期刊编委,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工作人员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朱作言总主编、朱日祥主任分别致辞,彭斌秘书长表示,杂志社将与编委会一起提高刊物质量,创办“作者愿意投、评审人愿意审、读者愿意看”的好刊物。编辑部主任魏建晶博士针对2018~2022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各学科副主编和编委们就如何提高刊物影响力展开了热烈讨论,共有44人发言。郑永飞主编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对各位副主编和全体编委为期刊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对地学部常委会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对杂志社做出的各项支撑工作表示感谢。郭正堂副主编宣读了2021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名单。

11月30日,《国家科学评论》2022年度地球科学领域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NSR地学领域副主编周忠和,评审组长郭正堂,编委柴育成、戴民汉、范蔚茗、傅伯杰、李向东、林间、毛河光、牛耀龄、朴世龙、王赤、王会军、吴福元、肖文交、谢树成、郑永飞、朱日祥、朱彤出席会议。NSR编辑部成员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周忠和副主编主持。编辑部汇报了NSR近期在编辑出版、稿件评审和学术影响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会人员随后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认为,NSR应在保持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明确期刊定位与特色。地学领域选题应突出中国优势领域、传播中国观点。会议建议,NSR地学领域应适当增加发文量,发表更多具有突破性的原创成果。

12月

12月5日,《国家科学评论》2022年度正副主编扩大会议第二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NSR主编白春礼,执行主编蒲慕明,副主编郭雷、薛其坤、高松、周忠和、赵东元、吴仲义,评审组祝世宁、席振峰、郭正堂、苏宝连、黄如、张富春等人,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周德进、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林鹏、NSR编辑部成员等相关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由NSR执行主编蒲慕明主持。编辑部汇报了NSR 2022年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就期刊下一步发展方向、国际化举措、论文和非论文栏目选题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林鹏代表主办单位表示,将持续加强各方面的支持,促进NSR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白春礼主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NSR在2022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出版规模、学术指标、品牌声誉方面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和传播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编委、编辑部成员和科学出版社的努力和支持。白春礼主编希望NSR未来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质增量、扩大影响,谋求更大发展。希望全体编委再接再厉,落实期刊发展举措,加快提升NSR的学术声誉及国际学术话语权,促进NSR早日进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行列。

1月

1月8日下午,郑永飞主编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正副主编会议。陈发虎、傅绥燕、郭正堂、焦念志、杨顶辉、朱茂炎副主编,以及受穆穆副主编委托的陈文编委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领导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编辑部主任魏建晶博士从约稿情况、评审工作和学术指标等方面汇报了2020年期刊的总体情况。与会人员针对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总结2020年工作的基础上部署2021年的重点工作。

1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主编梅宏主持召开了2021年度正副主编会议。常务副主编赵沁平、副主编黄如、秦玉文、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领导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梅宏主编首先解读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提出期刊要坚持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明确了各学科的发展目标。编辑部从稿件约请、专题组织、编委评审等方面汇报了2020年度期刊工作的总体情况,并汇报了期刊评优工作进展。与会人员针对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学科提出持续提高期刊中英文版学术影响力的发展思路,在总结2020年度工作的基础上部署了2021年的重点工作。并讨论通过了2021年6月在西安召开全体编委会议的建议。最后,梅宏主编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目前期刊发展态势良好,已经到了由量到质、保量提质的新阶段,希望全体编委、海内外专家学者继续支持,努力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办成国际“一流”期刊!

3月

3月29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编辑部在谢心澄主编的带领下,在中山大学举办了期刊座谈会,会议由王雪华编委主持。会上,编辑部分别介绍了杂志社的整体情况、期刊的发展态势、目标定位、栏目建设以及宣传推广等进展。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100多位师生聆听了期刊报告。

3月29-30日《中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催化与绿色能源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nocatalysts and Green Energy)在线举行。研讨会聚焦纳米催化与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比利时和中国的12位科学家就会议主题做了精彩报告,会议引发热烈反响,累计吸引了超过18万人次的观众参与。本次研讨会分为三场报告会,分别由SCMs三位副主编(美国华盛顿大学曹国忠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昱教授和清华大学王训教授)担任主持人。大会开始前,曹国忠教授代表大会名誉主席、SCMs主编李亚栋教授致开幕词。

4月

4月24日上午,2021年《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由袁亚湘主编主持,《中国科学:数学》全体正副主编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编辑部汇报了工作,围绕期刊发展工作会议展开了具体的讨论。会议确定了2021年全体编委会暨论坛的日程安排以及2021年分学科编委会议计划,评选出新一届中、英文优秀论文各5篇,讨论了提高期刊质量、控制录用数量以及中、英文版协调发展等议题,并针对作者和论文基金资助变动问题以及作者申诉情况明确了处理办法。

5月

5月6日上午,NSR2021年度正副主编扩大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院机关举办。NSR主编白春礼,执行主编蒲慕明,副主编郭雷、高松、周忠和,评审组长席振峰现场参会;副主编薛其坤、施一公、赵东元,评审组长吴仲义、苏宝连、黄如、段镶锋以视频形式参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林鹏现场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列席会议。会议由NSR执行主编蒲慕明主持。与会成员就进一步加强综述、观点等栏目,鼓励青年科学家参与期刊发展,提升NSR新闻栏目报道水平,以及后续各学科编委会计划与任务等进行了讨论。白春礼主编指出NSR应当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特点与定位,利用好中科院的各种资源,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期刊为长期目标而持续努力。

6月

6月12日,Science Bulletin 年度地球科学编委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33位编委会成员及6位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陈发虎执行主编主持。与会编委围绕文章的预审制度、约请稿件策略、扩大宣传推广途径、提升国际化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认为当前工作重点应着眼于严把文章质量关、夯实基础、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几个方面,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阶段性发展目标。陈发虎执行主编感谢各位编委的辛苦付出和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在总结中,他指出,期刊过去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振奋人心的,但必须清醒认识到,Science Bulletin 在发展中还有许多有待提升的方面。目前阶段,编委更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履职担责,稳步提高稿件质量。相信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期刊必将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实现较大的提升。

6月30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杂志社英文期刊SCI影响因子再次全面提升,平均涨幅达32%。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首次进入国际信息科学期刊排名Q1区。目前,杂志社有9种刊物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其中3种期刊位居排名前10%,2种刊物位居Q2区,国际同学科排名平均前进3.8%。

7月

7月3日-4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第11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主编梅宏院士主持。3日上午,全体编委会召开,编委近70人出席现场会议,其他编委通过线上方式同步参会。西北工业大学何国强副校长受邀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梅主编回顾了近一年期刊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编委会工作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他指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对科技期刊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期刊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学术期刊承载着记录我国信息科技发展过程的重任,在当前期刊发展到新的高度下,更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吾性自足,知行合一”。会上,梅主编向获得2020年“突出贡献编委奖”、“优秀编委奖”的到会编委们颁发了获奖证书。随后,编委王承祥、唐杰、虞文武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编委工作经验。会议期间,周志华、张纪峰、尤肖虎和黄如四位副主编分别主持召开了计算机、控制、通信、信息器件与量子分学科编委会,总结了学科工作进展,并针对学科发展特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与会编委积极建言献策,为期刊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本次编委会,期刊还探索性地将编委会与“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相结合,邀请金亚秋、郝跃、尹浩、孙凝晖、吴一戎五位院士现场报告,以进一步发挥编委会的学术资源优势和号召力,关注国家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

721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1年正副主编会议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由谢心澄主编主持,全体正副主编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编辑部就期刊近工作进展进行汇报,包括英文刊学术指标、中文刊发展现状、编委会工作、期刊宣传进展以及现存问题和思考。会议围绕期刊工作展开热烈讨论,包括热点和重点方向稿源的建设、下一阶段期刊品牌的宣传、稿件评审流程的优化、加强期刊间联系、以及吸引高水平办刊人才等。谢心澄主编感谢各位副主编出席会议以及为期刊发展付出的辛勤工作,同时也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期刊仍然面临竞争和压力,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7月22日上午,《国家科学评论》2021年度信息科学编委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主会场设在《中国科学》杂志社。信息学科副主编郭雷、编委胡振江、钱徳沛、王小云等在现场参会,编委陈关荣、陈洛南、陈润生、崔铁军、邓小铁、丁汉、林惠民、梅宏、谭铁牛、尤肖虎、张纪峰、周志华等通过视频形式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郭雷副主编主持。编辑部首先汇报了近期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的讨论中就选题组稿方向、学科编辑工作组人选、扩大期刊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会议认为,NSR应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报道更多国内外重要科技进展、吸引青年科学家参与期刊工作、进一步加大期刊宣传力度等。郭雷副主编在会议总结时,充分肯定了NSR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感谢全体信息科学编委对期刊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希望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不懈努力下,NSR信息学科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反映国内外信息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为提升NSR的品牌声誉和学术影响作出更大贡献。

7月30日《中国科学:化学》2021年全体编委会于在广州成功召开。万立骏主编,李永舫、谭蔚泓、唐本忠、唐勇、田禾、田中群、谢毅、赵宇亮副主编,编委,青年编委以及编辑部成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受邀出席。会议由万立骏主编主持。会上,正副主编们向获得2021年《中国科学:化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的到会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优秀编委代表复旦大学黎占亭教授和优秀作者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艳明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对期刊发展的经验和体会。编委们在听取了编辑部的工作汇报后,围绕如何把控文章质量、拓展优质稿源、推动期刊国际化、提升刊物品牌影响力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在分组讨论中提出了更具体的发展建议及实施计划。本次编委会得到了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7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21世纪化学中的纳米科技前沿论坛暨第11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式开幕。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是我国高水平、高规格的科学前沿学术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中国科学院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共同协办。论坛旨在聚焦国际纳米前沿、“卡脖子”技术和产业需求,总结基础科学难点与产业化瓶颈问题,研判发展趋势,展望产业化路径和范式,促进科学技术前沿突破。朱道本院士、万立骏院士、赵宇亮院士作为论坛召集人,邀请了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以及众多国内高校顶尖专家齐聚黄埔,围绕纳米生物医药、纳米智能器件、纳米先进材料以及纳米合成技术等重点领域作精彩报告,并针对相应领域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高水平研发机构和纳米领域龙头企业的代表也受邀参加此次论坛。

7月31日上午,《科学通报》物理学(力学 天文学)2021年度学科编委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许甫荣副主编(北京大学)、陈伟球(浙江大学)、陈志坚(北京大学)、高杰(中科院高能所)、江颖(北京大学)、李传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冒亚军(北京大学)、仝殿民(山东大学)、汪景琇(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王川(北京师范大学)、王秀明(中科院声学所)、张玉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祝世宁(南京大学)编委现场参会,蔡荣根(中科院理论所)、李京波(华南师范大学)、任治安(中科院物理所)、孙扬(上海交通大学)、王力帆(Texas A&M University, USA)编委通过视频形式参会。编辑部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许甫荣副主编主持。与会编委围绕吸引优质稿源、扩大期刊影响力等议题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讨论。会议认为,当前阶段应着力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仍需继续加强组/约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文章可读性,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奖项的评选、加强与知名公号合作、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开展重要科学家对话等。会上,许甫荣副主编为《科学通报》2020年度优秀编委陈志坚教授和仝殿民教授颁发了证书

8月

8月16日上午,NSR 2021年度化学科学编委会议以视频形式举办。NSR化学领域副主编高松,评审组长席振峰,评审副组长段镶锋,编委包信和、郭子建、江桂斌、江雷、李亚栋、梁文平、谭蔚泓、唐勇、田禾、田中群、杨伟涛、杨学明、杨震、支志明、周其林等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NSR副主编高松主持。编辑部首先汇报了近期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的讨论中就期刊学术定位和特色、选题组稿方向、国际化发展、新闻栏目建设、组建学科编辑工作组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认为,应加强化学前沿和热点领域选题的组织和策划,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吸引更多海外科学家关注期刊的内容和动态,扩大期刊的读者群。

9月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以下简称“论坛”)10周年回顾活动暨“新时代的科技出版”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主办,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与出版委”)承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韩宇秘书长、学部学术与出版委主任包信和院士、副主任郭正堂院士和龚旗煌院士出席本次活动。出席活动的还有当天同期举办的第121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新时代的科技出版”的执行主席、学部学术与出版委委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和共同执行主席梅宏院士,以及袁亚湘院士、蔡荣根院士、朱邦芬院士、陈晔光院士、魏辅文院士、郭华东院士、周忠和院士、郑永飞院士和张统一院士等近150位代表。自2011年创办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120次,吸引了全国、全世界近10000名科学家参加交流研讨,16000名听众参与,主题涵盖“量子计算”“分子科学”“基因编辑”“海洋科学”“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等科学与技术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论坛成果在国家决策、科研布局等方面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为推动学科发展累积了丰硕的成果,为引领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了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刘兴平部长、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科学传播局周德进局长等部门领导参加本次活动。

9月14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主编联席会暨“新起点,新征程,两刊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战略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召开。会议由“两刊”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主持。“两刊”各辑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万立骏、李家洋、郑永飞、张统一、梅宏、谢心澄、李亚栋、王恩哥,及《科学通报》副主编许甫荣教授(受高福主编委托)先后作了本辑的期刊发展报告,简要介绍了自2018年编委会成立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分析了期刊发展目标,并提出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和重点举措。“两刊”编委代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副主编张纪峰研究员和《中国科学:化学》编委李振教授分享了从事编委工作的体会和感悟。“两刊”编委会秘书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介绍了国内外学术期刊发展态势以及科学出版社期刊发展的整体布局,提出了“两刊”“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唐隆华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对“两刊”工作进行了指导。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相关处室、《中国科学》杂志社和各刊编辑部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9月18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由郑永飞主编主持。“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主任朱日祥院士,副主任周忠和院士、张培震院士,常委丁林院士、徐义刚院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穆穆院士、郭正堂院士、陈发虎院士、傅绥燕教授、杨顶辉教授、朱茂炎研究员、以及潘永信院士、吴丰昌院士等部分编委,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工作人员等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特邀李献华院士,以及陈凌研究员、肖举乐研究员、刘卫东研究员、王东晓研究员和孟智勇教授等在国内外其他知名期刊兼职的编委,分别介绍了所任职期刊的特点、运作方式和办刊经验等,为开拓与会编委的办刊视野及期刊发展提供了借鉴。与会编委围绕如何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和扩大刊物影响力进行了热烈讨论。从吸引优质稿源、完善审稿人数据库、加强期刊间合作等多方面积极建言献策。郑永飞主编和各位副主编进行了本学科工作总结,针对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举措和实施计划。余克服编委受焦念志副主编委托,就海洋科学的工作作了汇报。彭斌秘书长作了关于“两刊”发展与思考的报告,以此回应与会编委提出的部分问题。会上,朱作言总主编、张培震副主任和郑永飞主编为新编委颁发了聘书,张培震副主任和郑永飞主编为2020年度优秀编委、“热点论文”和“最佳论文”的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10月

10月1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主编李家洋院士,常务副主编朱玉贤院士、曹晓风院士,副主编董晨院士、马克平研究员,以及桂建芳院士、黄路生院士、宋微波院士、朱永官院士等编委,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工作人员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家洋主编主持。朱作言总主编做大会致辞并指出,当前,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要抓住国家对期刊发展和基础研究高度重视的机遇,追踪国内外主流实验室和前沿科学家的研究进展,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推进期刊持续发展,承担起“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本届会议的东道主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教授致欢迎辞对期刊的发展与进步表达了美好祝愿。李家洋主编以“立足新高度,推动新进步”为题作了编委会工作报告,介绍了刊物在稿源质量建设、提升显示度与影响力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进步,分析了刊物目前的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编辑部负责人胡克兴汇报了刊物进展,分析了学术指标并介绍了其他优秀期刊的办刊举措,指出下一步将以“提质增量、建设国际一流期刊”为目标开展的主要工作。方方编委和高彩霞编委分别介绍了他们在Current Biology和Cell担任编委的情况,分享了国际大刊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感受,给与会者以启发和借鉴。与会编委围绕中文版拓展优质稿源和英文版推动刊物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会议按学科进行了分组讨论,制定了各学科方向的约稿、撰稿计划及推动期刊影响力提升方案。彭斌秘书长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的发展与思考”为题作了报告,简要分析了国际学术期刊发展动态与趋势、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现状与政策环境,介绍了科学出版社期刊发展态势以及“两刊”“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并回应了与会编委提出的部分问题。会上,朱玉贤常务副主编宣读了2020年度影响力突出贡献编委、优秀编委、影响力突出贡献论文作者和优秀论文作者名单,朱作言总主编和李家洋主编为到会的获奖编委和作者颁发了纪念奖牌。

10月16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1年度全体编委会会议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召开。谢心澄主编,汪卫华常务副主编,蔡荣根、林海青、赵亚溥副主编,编委及编辑部成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有关人员受邀出席。会议由谢心澄主编主持。谢主编回顾了期刊一年来取得的进步。彭斌秘书长分析了国际学术期刊发展动态与趋势、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现状与政策环境,介绍了科学出版社期刊发展态势以及“两刊”发展的几点思考。编辑部汇报了期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包括上一年度编委会的建议落实情况、中英文刊的学术指标完成情况和出版情况、编委会的年度工作数据及宣传情况,最后汇报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会上,谢心澄主编向与会的2020年度优秀编委颁发了获奖证书。在分组讨论中,编委们重点围绕约稿和撰稿计划展开了热烈深入的探讨、对期刊的发展提出可行性举措和建议,并分别由副主编进行了总结。谢主编结合大家的建议,再次强调,我们要增强办好期刊的决心和信心、加强期刊质量意识、关注期刊国际化需求、强化期刊的学术灵敏度。希望大家一起,再接再厉,努力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保障我们期刊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次会议得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10月29日下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21年度地球科学编委会在北京召开。编辑部首先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与会人员随后就选题组稿方向、扩大期刊影响力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NSR应保持高质量、高品位发展,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声誉和品牌价值;在保持一定比例综述文章的前提下,致力于发表国内外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在融媒体时代,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持续提升NSR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11月

11月,《中国科学》杂志社9篇文章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分别是:《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一篇论文,《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三篇论文《中国科学:地球科学》3篇论文,《中国科学:物理力学天文学》英文版一篇论文,《科学通报》一篇论文。

12月

124日上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科编委会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海内外编委全员参加,为《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献计献策。本次会议由杨顶辉副主编主持,陈凌、刘丽军、潘永信、熊熊、徐涛、姚华建、殷长春、印兴耀、袁怀玉和郑勇编委,以及编辑部魏建晶主任和李亚敏编辑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编委们就如何把控评审质量、组织专题、约请热点论文,以及如何开展期刊宣传等进行热烈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建立编委联合初筛制度等事项。

12月8日下午, “两刊”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高鸿钧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高鸿钧副院长通报了“两刊”理事会成员调整情况。“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作了编委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两刊”各辑编委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务实的努力;“两刊”发表了一批重要成果,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在成为“国际一流期刊”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希望今后各方继续努力,推动“两刊”更加欣欣向荣地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两刊”编委会秘书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汇报了近一年来《中国科学》杂志社与科大讯飞合作研发,推进“两刊”中英文网络版在SciEngine平台上实现自动互译的有关工作。与会理事、各辑主编或副主编围绕编委会建设、刊物影响力提升、优质稿源的组织、中文期刊的定位与发展、期刊经营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两刊”近年来在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外期刊的激烈竞争,如何吸引原创性的重要成果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适当增大发稿量;中英文刊需要加强互动;增补青年编委,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办刊要有定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和方向引领。高鸿钧副院长总结指出,“两刊”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旗舰期刊,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一定要在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进程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在国际化拓展、集群化发展、数字化重构和专业化运营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以下四点要求: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对期刊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支撑;要抓住期刊发展的重要机遇,早日迈入世界一流期刊方阵;要充分利用主办和主管单位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创造有中科院学部特色的办刊之路;要提升自身实力,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包信和、韩宇,理事田禾、张培震、王笃金、周德进、唐隆华,“两刊”各辑主编或副主编高福、陈发虎、袁亚湘、李永舫、李家洋、郭正堂、张统一、梅宏、蔡荣根、李亚栋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同志列席会议。会上还表彰了“两刊”2021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

1月

1月11日,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2020年度地球科学编委会议在京举办。学术沙龙由Science Bulletin 地球科学执行主编陈发虎院士召集并主持,Science Bulletin 编委会与编辑部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协办。朱日祥、侯增谦、李献华、肖文交院士等40余位地球科学领域杰出专家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负责人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段晓男处长、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斌应邀出席,《中国科学》杂志社以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学术沙龙。《科学通报》最早于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学术沙龙先后召开了5届,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学术交流中获得创新思想,激发科学研究的创新点,互相有启迪,促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交流和学科交叉,希望同时促进优秀稿源的组织、吸引科研人员对期刊的关注。本次学术沙龙既是传承,也是创新。朱日祥院士,侯增谦院士、李献华院士、肖文交院士、程海教授、朴世龙教授分别介绍了领域内的前沿;到会的13位工作委员也结合自己的研究做了报告,研讨内容涉及地球科学许多前沿领域。与会老师讨论热烈,有效地促进了地学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学术交流。李献华、肖文交、程海、周天军主持了沙龙的部分报告。学术沙龙后,陈发虎执行主编主持召开了Science Bulletin 地球科学编委会议。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斌在地球科学编委会议上致辞。与会编委从刊物的国际化、影响力提升、组约稿件的方向等方面对地球科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会上为青年工作委员颁发了聘书。

4月

4月25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通过线上形式召开了2020年通信分学科编委会会议。会议由副主编尤肖虎主持。会上,尤老师重点介绍了科协“卓越行动计划”对《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对通信学科2019年工作进展及2020年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通信学科仍需继续提高评审标准,严控稿件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在努力完成科协制定的目标的同时,重视英文刊和中文刊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树立期刊品牌特色。与会编委针对如何加大初筛退稿力度、提升论文质量、优化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积极分享了自己在专题组织或他刊编委工作中的经验,重点讨论了2021年学科热点方向、专题计划等重要议题。编辑部向也针对编委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了集中解答。

5月

5月7日上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20年度正副主编扩大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主编:白春礼,执行主编(会议主持):蒲慕明郭,副主编:薛其坤、高松、周忠和、赵东元、郭雷,评审组长:祝世宁、席振峰、吴仲义、郭正堂、苏宝连、黄如,特邀嘉宾:周琪、周德进,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林鹏,NSR编辑部成员。编辑部首先汇报了NSR的发展情况:过去一年中NSR影响因子继续增长,由双月刊转为月刊,发表了更多原始研究论文,并转型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但仍存在高被引文章较少、各学科稿件质量不均衡等问题。与会人员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加快新冠疫情相关学术稿件的评审和出版(邀请周琪院士为特邀编辑,主持处理相关稿件);严格控制稿件质量;调整和完善栏目设置;把控各学科、各类型稿件的发表数量和比例;进一步调动编委积极性;新闻性文章选题。NSR主编、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编委、编辑部成员和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指出,NSR自创刊以来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白春礼院长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NSR能够抓住机遇,早日成为真正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7月

710日上午,《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学术影响力专题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苏荣辉副局长以及相关处室同志,《中国科学》杂志社领导、各编辑部负责人及骨干编辑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两刊”编委会秘书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主持。会上,《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作了关于“两刊”SCI 引证指标分析的报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辑部的三个主任进行了经验交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学术与文化处、数理化学办公室、生命地学办公室、技术信息办公室等各处室负责人或代表相继发言,对“两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从各自承担的具体工作出发,就如何与“两刊”开展合作、支持“两刊”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两刊”工作,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苏荣辉副局长和彭斌总经理分别做了具体指导。

7月18日上午,Science Bulletin 2020年度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编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王恩哥主编、编委会成员陈勇、崔伟、封东来、冯济、高原宁、耿立升、何子山、蒋良、李璐、刘进、刘雄军、龙桂鲁、吕晓睿、孟杰、邵立晶、王建民、翁文康、武向平、俞大鹏、袁峰、袁业飞、周宁、周树云老师以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恩哥主编主持,会编委围绕稿件录用标准、评审机制、扩大宣传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下一阶段需努力的方向与会编委围绕稿件录用标准、评审机制、扩大宣传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下一阶段需努力的方向重点包括:(1)加强审稿专业性和标准化;(2)多元化开展宣传工作;(3)对标国际一流期刊,加强国际化网站建设等。

7月26日上午,《科学通报》物理学(力学 天文学)2020年度编委会会议以视频形式成功召开。许甫荣副主编,蔡荣根、陈伟球、陈志坚、高杰、江颖、兰岳恒、李京波、马琰铭、冒亚军、任治安、孙扬、仝殿民、汪景琇、王川、王秀明、张玉虎、赵公博、周兴江、祝世宁编委,以及编辑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编委围绕扩充优质稿源、加强宣传、提高期刊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明确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重点方向加强组/约稿,如技术物理和大科学工程等方面的组约稿、科学成果解读类约稿等;加强高端科普栏目建设;通过制作短视频、举办云端沙龙等提高期刊影响力。

8月

8月15日上午,Science Bulletin 2020年度工程学科编委会会议以视频形式成功召开。编委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黎明、北京大学郭少军、中山大学衡益、北京大学黄如、中国人民大学季威、南京大学李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重庆大学廖强、东南大学陆祖宏、香港城市大学吕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汪国雄、复旦大学王永刚、香港中文大学许建斌、清华大学胥蕊娜、北京大学杨越、南方科技大学于洪宇、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铁锐、同济大学张伟贤、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东南大学赵远锦、南京大学周豪慎、武汉理工大学周亮以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周豪慎常务副主编主持。他指出过去一年期刊影响力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进步,离不开编委们的责任担当和辛苦付出。但是,期刊快速发展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工作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现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因此及时召开学科编委会充分研讨发展对策是非常必要的。与会老师就稿件录用标准、审稿制度、推送宣传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着“先强后大”的发展策略,当前工作重点应着眼于吸引高影响力的文章,还对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8月23日上午,Science Bulletin 2020年度地球科学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以视频形式成功召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陈发虎执行主编、西安交通大学程海、中国地质科学院侯增谦、北京大学胡永云、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李献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李新、北京大学朴世龙、Durham University牛耀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秦伯强、中科院新疆分院肖文交、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谢尚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清华大学杨顶辉、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周天军编委;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刘建宝、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冯敏、中国科技大学黄方、兰州大学黄伟、中国气象科学院李建、北京大学林金泰、中国地质科学院刘超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卢宏玮、中科院环境所谭亮成、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汪涛、北京大学张波、兰州大学张旭、中国海洋大学郑小童、中国地质大学郑勇青年编委,科学出版社彭斌总经理、《中国科学》杂志社任胜利总编辑及Science Bulletin 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陈发虎执行主编主持。编辑部张莉博士汇报了期刊及地球科学近期的重要工作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陈发虎执行主编肯定了地球科学学科取得的成绩,指出目前主要任务是夯实文章质量、稳步提高刊物影响。与会编委围绕选题方向、审稿机制、提升国际影响力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同当前工作重点应着眼于严把文章质量关,切实提升刊物的国际影响力,建议下一阶段应努力的主要方向包括:分学科成立稿件评审小组,严把稿件初审关;重点关注研究热点或具有重大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加强国际高水平学者撰写评论性文章的邀请力度;增加刊物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宣传。

9月

9月12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会议由同济大学承办,梅宏主编主持,《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中国科学》杂志社编辑部成员共70余人出席了会议。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院士等受邀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主编梅宏院士对期刊情况、编委会工作进行了中期总结,提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的目标。他指出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窗口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园地,更是引导科研方向的航标。一流是科技强国的表征,更是科技强国的必然;是我们的远期目标,更可能是几代的长征。经过这一届编委会过去两年半的努力,期刊中英文版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仍然任重道远。当天下午,周志华、张纪峰、尤肖虎和黄如四位副主编分别对《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覆盖的计算机、控制、通信及信息器件四大学科2019年的发展情况做了深入分析,结合各学科特点提出了重点工作计划。与会编委积极建言献策,为期刊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会议期间,梅宏主编向2020年新聘任青年编委颁发了聘书,并向荣获2019年度“突出贡献编委奖”、“优秀编委奖”的编委们颁发了获奖证书。会上,编委周东华、胡程、白翔教授报告分享了自己的编委工作经验。

9月19日,第五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郑永飞院士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研究员、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副主任郭正堂院士先后致辞。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程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清华大学杨顶辉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所朱茂炎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建威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陈发虎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樊杰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张传伦教授、中山大学王东晓教授、北京大学傅绥燕教授、北京大学孟智勇教授、兰州大学黄建平教授等专家先后作了精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有关学科领域70年来发展的总体概况,重点介绍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突出研究成果,并对该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这是一次院士专家云集的高端论坛。出席论坛的有《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朱日祥、穆穆、焦念志、刘丛强、周忠和、龚健雅、周成虎、郝芳、陈发虎,以及包括多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此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院学部局生命地学办公室和《中国科学》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以及来自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的科研人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共计200余人聆听了报告。论坛现场气氛活跃,在场的专家及研究生都积极参与了提问和讨论。

9月20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由主编郑永飞院士主持,《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科院地学部常委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分别致辞。参加会议有《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全体编委,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和苏荣辉副局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秘书长彭斌,中科院学部局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工作人员等近90人。朱作言总主编指出,地球科学辑目标明确、决策有力,编委们齐心协力、勇于奉献。地学部常委会全体成员担任编委,参与办刊工作,参与组织高端学术活动,期刊取得的成绩是对“学部平台办刊”最好的肯定。希望在“十四五”期间,在学部的支持下,编委会和编辑部抓住机遇,推进期刊进一步发展。傅伯杰主任肯定了地球科学辑的工作,他指出,地球科学方面有诸多全球性的前沿问题,中国地球科学家有条件、有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能够立足于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他表示,《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要成为展示中国地学最新最高科研成果的平台和阵地。与会编委围绕如何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和扩大刊物影响力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如何吸引全球性视野的成果、如何面对全球进行推广、如何从文章对相关学科产生影响等角度,为期刊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各位副主编分享了本学科工作经验,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具体举措。彭斌秘书长对地学部常委会的支持和编委们的努力表示感谢并指出,未来期刊发展,需要在组织国际稿源、栏目设计、国际宣传、英文润色,以及数字出版等多方面加强工作;地学辑要办成作者愿意投、评审人愿意审、读者愿意看的好刊物。郑永飞主编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提出,编委要从严把关稿件学术质量,承担起责任编委的“责任”,地球科学辑的目标是办成地球科学领域的专业性国际大刊。他表示,第六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报告人选将采纳编委建议,从优秀作者中遴选。在编委会议上,朱作言总主编、傅伯杰主任、郑永飞主编和王笃金局长为获得2019年度的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朱作言总主编、傅伯杰主任和王笃金局长为2019年度“最佳论文”和“热点论文”的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9月27日上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20年度信息科学编委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主会场设在《中国科学》杂志社。信息学科副主编郭雷、评审组长黄如和编委胡振江、钱徳沛、张纪峰等在现场参会,编委陈关荣、陈洛南、邓小铁、陆建华、谭铁牛、王海林、王小云、叶培德、周志华等通过视频形式参会。会议由郭雷副主编主持,NSR编辑部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就下一阶段的选题组稿、质量控制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会议认为,信息学科应坚持走精品路线,优中选优,发表真正原创性和引领性的工作。编委会应进一步严把学术质量关,提高稿件的初筛标准,信息学科各子领域应对标国际顶级专业期刊。

10月

10月16日晚,2020年度《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主编联席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由“两刊”总主编朱作言主持,“两刊”各辑主编万立骏、李家洋、郑永飞、张统一、梅宏、谢心澄、李亚栋、高福、王恩哥等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审议《“两刊”“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会上,“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介绍了《规划》的形成过程,并从“十三五”发展回顾、当前的形势与机遇、“十四五”定位与目标、重点措施、保障条件等5个方面报告了《规划》的主要内容。

10月31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0年度全体编委会议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协办,期刊50余位编委、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彭斌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有关同志,以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景益鹏常务副主编主持,彭斌总经理为会议致辞,编辑部汇报了期刊2019年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包括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情况、编辑部的期刊建设进展、编委会最新的工作情况以及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谢心澄主编介绍了近来“两刊”的整体发展情况,向2019年度优秀编委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向2020年新聘任青年编委颁发聘书,谢心澄主编还部署了2021年的重点工作。与会编委一起分享了“两刊”70岁的生日蛋糕,并祝愿“两刊”蓬勃向前。

11月

117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年度编委会议在广州成功召开。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主编李家洋院士,常务副主编朱玉贤院士、曹晓风院士,副主编董尔丹院士、宋尔卫院士、魏辅文院士、马克平研究员,以及陈化兰院士、陈晔光院士、黄路生院士、刘耀光院士、谢道昕院士等50余位编委,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生命地学办公室主任薛淮、副主任赵剑峰,《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负责人及编辑部工作人员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家洋主编、曹晓风和朱玉贤常务副主编先后主持,朱作言总主编致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致欢迎辞,李家洋主编以对标一流,再攀新高为题作了工作报告,编辑部负责人胡克兴汇报了刊物进展,与会编委围绕中文版拓展优质稿源和英文版推动刊物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并分组召开会议制定了约稿撰稿计划。彭斌秘书长做大会讲话表示科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刊物的发展。会上,朱玉贤常务副主编宣读了2019年度影响力突出贡献编委和优秀编委名单,朱作言总主编和李家洋主编为到会的优秀编委颁发了纪念牌。会上还举行了两刊创刊70周年庆祝活动。

12月

12月11日下午,2020年“两刊”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两刊”理事会理事长侯建国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中科院副院长、“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高鸿钧通报了理事会成员调整情况。“两刊”副理事长、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作了编委会工作报告,从贯彻“学部平台办刊”、落实编委会各项制度、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拓展中文稿源、开展品牌建设几方面对“两刊”近一年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汇报。“两刊”编委会秘书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做了关于“两刊”“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报告,回顾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并从当前“两刊”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出发,汇报了“两刊”“十四五”发展定位与目标,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措施及保障条件。会议对报告进行了审议。与会理事、各辑主编和代表围绕“两刊”“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开展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充分发挥英文刊国际科技交流平台作用,更加重视中文刊的发展;应进一步提升编辑部办刊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保证期刊可持续发展。侯建国院长总结指出,“两刊”创立70年来,始终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紧密相连,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两刊”在各单位、部门的支持下,坚持学部平台办刊,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2020年,“两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他对“两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编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侯建国院长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两刊”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深刻认识和把握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增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系统总结70年来的有益经验,科学谋划“两刊”未来发展蓝图;三是坚守“两刊”办刊使命定位,推动“两刊”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两刊”运行体制机制,建立一流期刊治理体系;五是切实肩负主管主办职责,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和科研优势,为“两刊”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韩宇,理事包信和、郭正堂、梅宏、王笃金、周德进、韩智勇、唐隆华、索继栓,“两刊”各辑主编或代表王恩哥、高福、李家洋、郑永飞、李亚栋、李永舫、宗传明、龙桂鲁、潘兵等出席会议。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和《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同志列席会议。

2020年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两刊”优秀编委和优秀作者由各辑编委会推荐,原则上每个编委会评选1名优秀编委和1名优秀作者,经总主编同意后,报理事会批准。2020年度,共产生了优秀编委10人、优秀作者10人和优秀编辑3人。这是“两刊”第五次开展整体层面上的评优活动。五年来,共产生优秀编委52人,优秀作者50人,他们是从“两刊”千余名编委和每年2万余名作者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代表。以学部名义对他们进行表彰,就是为了增强广大科学家参与“学部平台办刊”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强化激励和示范作用,更好地凝聚力量,推动“两刊”向着国际学术大刊发展。

1月

1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正副主编会议在北京召开。郑永飞主编、郭正堂、陈发虎、朱茂炎、杨顶辉、傅绥燕副主编,罗德海编委(受穆穆副主编委托)、王晓雪编委(受焦念志副主编委托)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领导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郑永飞主编主持。会议还评选出《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以及最佳论文和热点论文。

1月9日,《科学通报》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学科编委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彭斌秘书长主持。主编高福院士,学科编委白永飞、傅肃能、傅小兰、高山、蒋毅、王玺、严景华、殷刚、张华堂、赵同标及编辑部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中心唐隆华副主任、任胜利编审也特邀出席会议。

1月12日上午,Science Bulletin2019年度全体编委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Science Bulletin主编王恩哥院士,执行主编陈发虎院士、王杉教授,各学科副主编,高影响力论文获奖作者代表,科学出版社彭斌总经理,《中国科学》杂志社领导及编辑部全体成员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恩哥主编主持,朱作言总主编致辞,科学出版社彭斌总经理代表杂志社发言,王恩哥主编,陈发虎、王杉执行主编,周豪慎常务副主编,孙晓明、卫敏、李斌副主编分别代表各学科编委会介绍了工作进展。朱作言总主编和王恩哥主编还为2018年度最具贡献奖获奖者、优秀编委和高影响力论文获奖代表一一颁发了奖杯和荣誉证书。

2月

2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主编工作会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顺利召开。会议由李家洋主编主持,朱玉贤、曹晓风常务副主编以及杂志社相关领导、编辑部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上,编辑部汇报了2018年刊物取得的进展,与会人员讨论分析了刊物发展现状,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并围绕目标部署了2019年在拓展优质稿源、推动刊物学术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评选了年度优秀论文和优秀编委。

3月

3月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年度学科责任编委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正副主编、学科责任编委、编辑部成员及《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领导共计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李家洋主编以“同心协力,争创一流”为题作工作报告,朱玉贤常务副主编宣读了“2018年度优秀编委”名单,李家洋主编向与会获奖编委颁发了证书。

3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数学》2019年正副主编会议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会议由袁亚湘主编主持,《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及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会议重点讨论和审议了英文语言润色工作、审稿流程、创刊70周年工作规划、策划专辑的学科分布和全体编委会日程安排等议题。

3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来科学出版社调研。万钢一行首先来到《中国科学》杂志社,详细了解了科技期刊出版的历史与现状,并与地球科学编辑部、数学编辑部、市场运维部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万钢在调研时强调,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科学出版社要明确目标使命,优化组织结构,推进市场化发展,建立开放平台,为创建一流期刊试点先行。

4月

4月12—14日,第六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热点论坛在武汉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信息科学》(SCIS)编辑部发起,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王成红处长、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曾志刚教授、以及控制科学领域的一百多位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SCIS的副主编张纪峰研究员主持,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无人系统中的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共设23个报告,内容涉及智能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多无人机协同任务规划、基于自学习的无人系统优化控制、群体智能、智能可穿戴技术,以及和智能系统极其相关的情感计算、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类脑计算等研究方向,引起了与会老师的极大兴趣。论坛上蒋恺编辑介绍了期刊工作进展。此次论坛首次增加了沙龙环节:“什么是控制科学当前的热点?”,于13日晚上在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明义楼问道厅举行。

4月13日,《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9年度编委会会议在安徽绩溪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杂志社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协办。会议由汪卫华常务副主编主持,主编谢心澄院士致欢迎辞,主编肯定了期刊取得的进步,感谢各位编委的努力付出,同时也感谢安徽师范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彭斌总经理、安徽师范大学张庆亮校长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40余位编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数理化办公室余和军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4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数学》2019年度分析方向编委会议在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召开。会议由葛力明副主编主持,《中国科学:数学》分析方向编委、客座编委、特邀专家、编辑部成员等出席会议。

4月19日,《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简称SCPMA)由谢心澄主编带队,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办了2019年首场走进科研院所座谈会。赵亚溥副主编,王凯、袁辉球和陈伟球编委出席了会议。浙大期刊座谈会由王凯编委主持,朱诗尧院士、曹光旱、陈启瑾、方明虎、冯波、傅国勇、季葆华、吕朝锋、钱劲、曲绍兴、沙健、许祝安、游建强、余钊圣等40余名知名科学家和一线青年学者出席了座谈会。这是继走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之后,,期刊举办的又一次宣传活动。会上谢主编还向浙大的期刊优秀论文获奖者方明虎教授、优秀编委袁辉球教授进行了颁奖。

4月20日上午,《科学通报》物理学(力学 天文学)2019年度学科编委会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许甫荣副主编主持,编委蔡荣根、陈伟球、高杰、李传锋、江颖、马琰铭、冒亚军、蒲钔、任治安、孙扬、仝殿民、汪景琇、王川、王力帆(视频参会)、王秀明、周兴江,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彭斌总经理和编辑部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4月21日上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19年度化学学科编委会以现场会议与视频会议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主会场设在《中国科学》杂志社。化学学科副主编高松,评审组长席振峰,编委郭子建、唐本忠、唐勇来到现场参会;编委程正迪、何川、谭蔚泓、田中群、杨学明、杨震、支志明以视频方式参会;会议由高松副主编主持,NSR编辑部成员现场参与了会议。

5月

5月7日下午,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一行赴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开展期刊专题调研。吴尚之一行首先来到《中国科学》杂志社,详细了解了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出版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并与各学科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科学出版社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和《国家科学评论》为代表,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品牌;以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为依托,市场化运营、平台化管理、一体化服务,集聚国内优质期刊;以国际合作为抓手,与爱思唯尔合资(科学出版社控股51%)成立北京科爱森蓝传播有限公司,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创办国际化Open Access期刊;以技术平台建设为引领,打造SciEngine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实现了论文全球同步发布和数据共享。在座谈会听取汇报后,吴尚之首先对科学出版社的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表示肯定,他说,科学出版社是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排头兵”,也是中国科技图书出版的“主阵地”,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已经形成一批知名品牌,聚集了重要的出版资源,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建立了国际化的先进出版平台,拓展了期刊“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为推动中国科技出版产业发展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也形成了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良好条件。吴尚之指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期刊界的大事,要抓住契机加快发展。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余昌祥、常务副秘书长刘晓玲、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主编段艳文及有关同志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5月21日,《科学通报》中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被科睿唯安旗下ESCI (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正式收录!这是《科学通报》2016年被EI、2018年被Scopus数据库相继收录后,入选的又一国际重要数据库,标志着刊物的国际影响力继续快速提升!《科学通报》一直走在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前沿。2014年下半年起中、英文版分离、独立办刊,英文刊更名为Science Bulletin;中文刊的英文刊名沿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在以高福院士为主编的编委会和编辑部共同努力下,创新办刊思路,致力于开拓优质稿源、丰富栏目内容、提升出版服务、加强国际传播,《科学通报》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自2011年起荣获第二、三、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成为唯一一本蝉联三届该奖的科技期刊。

6月

6月19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文版)被著名数据库ESCI (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收录,这是近年期刊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后, 入选的又一国际重要数据库。ESCI是科睿唯安于2015年推出的一种新的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主要收录新兴科技领域及具有地区性影响力的高质量期刊。所有被E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其文章都可以在Web of Science被检索到,方便国际读者引用和阅读。

6月20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18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我社编辑出版的期刊《中国科学》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科学通报》英文刊(Science Bulletin)以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能源化学》(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SCI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涨幅达26%。其中7种刊物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的Q1区,4种刊物位居Q2区。本年度,《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3、Science Bulletin和《中国科学》化学辑突破6,《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辑和《能源化学》突破5,《中国科学》物理辑突破3,技术科学辑突破2。此次位于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的刊物有:《中国科学》化学辑、生命科学辑、物理辑、材料科学辑、Science Bulletin,《国家科学评论》、《能源化学》。国内知名英文版高端综述性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本年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影响因子提升41%,在国际多学科综合类期刊排名中仅次于Nature和Science,跃居前3,逐步成为展示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世界了解中国最前沿科技活动的重要窗口。Science Bulletin自2015年更名后影响因子取得跨越式提升,2018年涨幅达到52%,跻身国际多学科综合类期刊排名的第8位,正在向国际一流综合性期刊的目标迈进。《中国科学》物理辑连续两年影响因子大幅提升(本年度涨幅为45%);《中国科学》化学辑影响因子提升37%,跨入Q1区。另外,据爱思唯尔发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用分数榜CiteScore显示,我社刊物CiteScore较上年度均有所增长,11种刊物均位于国际同类期刊排名的Q1区。近几年《中国科学》杂志社期刊学术指标屡创新高,不断超越自身,取得重要突破,多个刊物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社为打造国际化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付出的努力初见成效。这些进步的取得与编委会、审稿人、优秀作者的支持和贡献,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期刊管理部门的关注和认可密不可分

6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编辑部在谢心澄主编的带领下走进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开展期刊座谈活动。近年来,理论所一直坚持将优秀成果发表在SCPMA期刊上,助力期刊快速成长和提高。座谈会由蔡荣根副主编主持,理论所党委书记冯稷,周海军、黄庆国编委,周宇峰、于江浩、舒菁、周森、李理等研究员,物理所吴令安研究员等50余名师生出席了会议。会上,谢主编向理论所2018年度期刊贡献奖获奖者蔡荣根副主编、周宇峰研究员颁奖,并向新当选编委黄庆国研究员颁发了聘书。在讨论阶段,与会师生就评价机制、审稿标准、期刊分区、OA出版、稿件约请、宣传推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谢主编指出,期刊现在的录用标准是不低于Phys Rev系列期刊水平;目前通过约请高质量稿件和广泛宣传,期刊影响力已得到一定提高,希望今后能吸引更多优质的自由稿件,实现期刊的稳步发展。同时,发表高影响力的“明星”文章也是下一步重点方向之一。

6月27日下午,在溧阳天目湖凝聚态物理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举办了(SCPMA)期刊发展研讨会,这是期刊继走进科研院所系列活动以来,首次面对重点专业领域学者开展的期刊研讨。会议由谢心澄主编主持,沈健、张靖、张振宇和赵鸿四位编委以及来自各研究所和高校的20余位师生出席。编辑部黄延红主任就SCPMA期刊近年影响力快速提升和国际化办刊举措进行了简短介绍,并通过数据分析指出,目前国内期刊发表的凝聚态物理学科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体现我国在这一学科领域的真实发展水平,呼吁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够把重要的学术成果发表在本土期刊。与会专家分别就改善评价体制、提升稿件质量、强化期刊分区、完善出版机制、科学家为期刊义务代言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谢主编指出,目前期刊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大家积极贡献高水平稿件,现在期刊录用标准为不低于Phys Rev系列水平;希望经过长期的努力,将SCPMA发展成为科学家心目中重要的学术成果展示阵地。近年来,《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中英文版取得了稳步的发展,中文版相继被Scopus和ESCI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英文版的影响因子实现持续增长。这些进步都说明国内期刊在国际舞台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次座谈加深了期刊与作者的互动和联系,了解了作者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想法,帮助期刊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做细做精。

6月30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主题为“志存高远,行积跬步”。会议由山东科技大学承办,梅宏主编主持,《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中国科学》杂志社编辑部成员共70余人出席了会议。山东科技大学姚庆国校长等校领导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欢迎辞。主编梅宏院士对期刊情况、编委会工作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发展思路。梅宏主编肯定了新一届编委会的工作成绩,感谢大家在提高期刊刊文质量、缩短评审周期、扩大期刊影响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他指出国内外学术期刊发展迅猛,《中国科学:信息科学》面临着巨大挑战,就此他强调,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要紧抓内容建设,着力提升期刊自身核心竞争力。常务副主编赵沁平院士作了题为“《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文版2018年工作总结及发展思考”的报告。他肯定了中文版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他指出中文期刊发展应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项目,重点追踪报道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做好服务、练好内功,提高办刊水平。当天下午,周志华、张纪峰、尤肖虎和黄如四位副主编分别对《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覆盖的计算机、控制、通信及信息器件四大学科2018年发展情况做了详细深入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学科特点提出了重点工作计划。与会编委积极建言献策,为期刊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会议期间,梅宏主编向2019年新聘任青年编委颁发了聘书,并向荣获2018年度“突出贡献编委奖”、“优秀编委奖”的编委们颁发了获奖证书。最后,梅宏主编进行了会议总结,号召大家继续努力,脚踏实地严把论文学术质量关,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国际影响,为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办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术期刊而奋斗。

7月

7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2019年度中期工作会在科学出版社四合院文津厅召开。会上“两刊”各辑负责人分别报告了期刊最新学术指标变化、取得的重要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各辑之间通过交流达到了相互启发和借鉴的目的。会议还邀请《国家科学评论》编辑部进行了经验介绍和交流。“两刊”总主编朱作言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出席会议指导工作。《中国科学》杂志社领导、“两刊”各编辑部负责人及部分科学编辑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7月20日,《科学通报》2019年度全体编委会暨《Science125个前沿问题解读》新书发布会在北京科学出版社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北京大学许甫荣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汪景琇院士等副主编和编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学术与文化处李鹏飞副处长,Science/AAAS 国际及学术出版合作总监初晓英女士,科睿唯安业务总监宁笔先生,以及来自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记者朋友们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刘忠范院士主持。主编高福院士介绍了新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的初衷和成书的经过。他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奏。问题意识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问题导向也一直是科学家立项选题的根本所在。今天,当我们遭遇各种“卡脖子”、“卡脑子”问题的时候,特别需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因此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多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与大众对科学的热爱和思考。彭斌总经理在致辞中提到,近年《科学通报》在以高福院士为主编的编委会领导下,大胆创新思路、开拓稿源,刊物的影响力显著提升。《科学通报》的编委会汇聚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他们在组稿方面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邀请了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热情撰稿,齐心协力促成了本书的出版。他感谢主编和编委会、广大作者及编辑部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高福主编及许甫荣、刘忠范、王会军、韩布兴副主编和彭斌总经理一起为新书揭幕。

8月

8月2日,《中国科学:化学》2019年度全体编委会在烟台成功召开。《中国科学:化学》万立骏主编,李永舫、谭蔚泓、唐本忠、唐勇、田禾、谢毅、赵宇亮副主编,编委,青年委员以及编辑部成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数理化办公室副主任余和军受邀出席。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杂志社主办、烟台大学承办。会上,万立骏主编宣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化学》优秀编委名单,并和与会副主编一起为在场的优秀编委颁发了荣誉证书。

8月14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杂志社主办、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承办的《中国科学:数学》人工智能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更好地促进数学与信息学研究前沿的交叉,加强交叉学科领域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开幕式由主编袁亚湘院士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江松院士、满洲里市许爱莲市长以及内蒙古大学陈国庆校长分别致辞。马志明院士、洪家兴院士、张伟平院士、席南华院士、鄂维南院士、徐宗本院士、张平文院士、方复全院士、王小云院士、Arthur Jaffe院士,主办、承办单位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随后的论坛中,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清华大学王小云院士、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鄂维南院士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顾险峰教授分别作了题为“AI与数学:融通共进”、“工控安全与密码”、“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与科学机遇”和“几何观点下的最优传输和对抗生成网络”的精彩演讲报告,并同与会代表就演讲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结束后,洪家兴院士、张伟平院士、席南华院士、张平文院士分别向四位报告人颁发了主旨演讲纪念牌。

8月15日上午,2019年度《中国科学:数学》全体编委会议在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杂志社主办、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承办。《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全体编委、客座编委、专辑特邀编辑、优秀论文作者代表、人工智能论坛邀请报告人和特邀专家近70人出席会议。主编袁亚湘院士,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梁荣院长和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院士分别致辞。开幕式上宣布了本届《中国科学:数学》优秀论文,五篇英文优秀论文作者分别是:(1) Wen-Wei Li (数论),(2)Guizhen Cui, Yan Gao, Hans Henrik Rugh, Lei Tan(复分析),(3)Chao Wang, Shicheng Wang, Yimu Zhang, Bruno Zimmermann(拓扑),(4)Lixin Zhang(概率),(5)Yunxian Liu, Chi-Wang Shu(计算);五篇中文优秀论文作者分别是:(1)金人麟(数理逻辑),(2)李承治,李伟固(常微分方程),(3)田刚,朱小华(微分几何),(4)郭永祎, 尤之一, 葛颢(概率),(5)刘明明,崔春风,童小娇,戴彧虹(优化)。 开幕式上同时宣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数学》编委杰出服务奖和优秀服务奖名单,杰出服务奖授予高小山、洪家兴两位编委,优秀服务奖授予方复全、李润泽、刘建亚、孙德锋、许进超、张汉勤、张平、邹文明八位编委。正副主编分别向到会的优秀论文作者和优秀编委颁发了获奖奖牌。

8月18日,由《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Materials(SCMs)杂志主办的第1届中国科学材料·创新论坛暨2019年中国科学材料·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五洲大酒店成功举行。“中国科学材料·创新论坛”以“科学传播推动科技创新”为宗旨,借助《中国科学》杂志品牌和SCMs编委会及其专家资源,力求打造材料科学高端学术会议,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论坛由SCMs副主编王训教授主持,SCMs主编李亚栋院士致辞并揭晓2019年中国科学材料·创新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获奖,其获奖理由为“在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特别是在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可控合成和范德华集成方面的开创性研究”。SCMs主编李亚栋院士向段镶锋教授颁发了证书。创新论坛分为四个Session,段镶锋、崔屹、黄昱、杨宏、侯剑辉、刘小钢、金大勇、江雷、俞书宏、孙晓明、彭慧胜、曲良体、杨全红、张锦等14位纳米材料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其在催化、能源转换与存储、生物医学、智能响应、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8月20日,《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第四次正副主编会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 会议由谢心澄主编主持, 汪卫华、景益鹏(视频)常务副主编, 龙桂鲁、林海青、赵亚溥、蔡荣根副主编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会上各位主编就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在期刊新的发展形势下将进一步提高稿件录用标准, 做好中英文协同发展, 加强热点领域稿件出版, 继续组织开展期刊走进科研院所活动。

8月21-25日,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我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科学》系列、《科学通报》、《国家科学评论》共18种期刊作为“新中国获奖期刊”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在博览会上集中展出。此次博览会上还展出了“两刊”创刊号以及早期发表过经典文章的期刊原件。

8月25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力学学科编委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北辰酒店成功召开,会议得到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和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由赵亚溥副主编主持,王彪、杨越、吴恒安、陈伟球、符松、廖世俊编委出席。赵亚溥副主编首先肯定了期刊力学学科的发展成果,并指出在新的期刊发展目标下,力学学科需要更多举措来吸引高质量的投稿。

8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年度全体编委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主编张统一院士,副主编方岱宁、韩杰才院士,顾问编委胡海岩、祝世宁、邹志刚院士,编委和青年编委,《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杂志社有关领导及编辑部成员,共计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统一主编和韩杰才副主编共同主持。会上,韩杰才副主编宣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优秀编委名单,张统一主编为到场的丁烨、段海滨、黄永安、李印实、吕金虎、潘兵、薛冬峰优秀编委颁发了荣誉证书。

8月31日下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19年度数理学科编委会在《中国科学》杂志社成功举办。数理学科副主编薛其坤,评审组长祝世宁,编委李家春、欧阳钟灿、田刚、王贻芳、武向平、杨小虎、尤力、张富春、张双南、张新民、郑晓静参会;会议由薛其坤副主编主持,NSR编辑部成员参与了会议。会议认为,NSR应把科学性放在首要位置,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树立品牌;为适应2020年NSR变更为月刊出版,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稿源,尤其是高水平研究论文的自由来稿。

9月

9月4日-7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办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 免疫代谢研究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承办的SCLS-CBIS生命科学研讨会第5次会议-免疫代谢与免疫治疗论坛分别于上海和长沙举行。会议邀请到来自海内外的18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吸引了1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的300余位一线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深入交流了免疫代谢与免疫治疗领域科研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次大会聚焦免疫代谢、免疫治疗研究前沿领域,邀请该领域多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参会,带来了一场免疫代谢与免疫治疗领域的学术盛宴,促进了国内外科研合作与交流。

9月20日,由我社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天津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清洁能源与环境,由《中国科学:化学》主编万立骏院士和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院士共同担任主席,共吸引了来自全国7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化学工作者参加。专家报告精彩纷呈,学术讨论气氛热烈。论坛邀请了张全兴院士(南京大学)、孙世刚院士(厦门大学)、谢毅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锦教授(北京大学)、胡劲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曲良体教授(清华大学)、张伟贤教授(同济大学)、陈永胜教授(南开大学)、陈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侯剑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共10位知名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内容覆盖电化学、绿色化学、清洁能源存储与转换、碳材料、光伏电池等。论坛特邀专家主持人夏永姚教授(复旦大学)、李景虹教授(清华大学)、贺高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庄林教授(武汉大学)、邱介山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徐盛明教授(清华大学)、邹如强教授(北京大学)、梁广鑫教授(南开大学)。会场互动交流积极踊跃,大家共享学术盛宴。

9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全体编委会会议在河南安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棉所)成功召开。“两刊”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主编李家洋院士,常务副主编曹晓风院士、朱玉贤院士,副主编董晨教授、杜生明教授、马克平研究员、魏辅文院士、王小凡院士、钟伟民教授,以及陈晓亚院士等编委,科学出版社总经理、“两刊”编委会秘书长彭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生命地学办公室赵剑峰副主任,《中国科学》杂志社有关负责人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计5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家洋主编主持,朱作言总主编做大会致辞,中棉所所长李付广编委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会后,随即举行了“科学与中国——两刊走进科研院校中棉所报告会”。报告会由中棉所副所长彭军主持,李付广所长致辞,《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曹晓风院士、编委杨维才研究员、严建兵教授应邀作了学术报告。中棉所200余名师生到会聆听报告并与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

10月

10月13日下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19年度信息学科编委会在《中国科学》杂志社成功举办。信息学科副主编郭雷,评审组长黄如,编委陈洛南、邓小铁、胡振江、林惠民、钱德沛、王小云、尤肖虎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参与了会议。会议由郭雷副主编主持。NSR编辑部首先汇报了一年以来的期刊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的讨论中就加强学术质量控制和编辑出版服务、选题组稿方向、期刊宣传推广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认为,NSR应把科学性放在首要位置,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树立品牌;为适应2020年NSR变更为月刊出版,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稿源,尤其是高水平研究论文的自由来稿。

10月15日上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2019年度地球科学编委会在南京召开。地学领域副主编周忠和,评审组长郭正堂,编委陈大可、范蔚茗、李向东、朴世龙、王会军、谢树成、张甘霖、朱彤参会;编委陈德亮通过视频远程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参与了会议。会议由周忠和副主编主持。NSR编辑部首先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与会人员在随后的讨论中就地学领域稿件初筛标准、地学领域专题和访谈类栏目的选题以及如何扩大NSR的国际影响力等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会议认为NSR应将科学性放在首位,地学领域的稿件应强调创新性,同时兼顾读者的广泛兴趣性,从严评审。

10月29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分学科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杨顶辉副主编主持。潘永信、印兴耀、殷长春和郑勇等编委,以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刊物学术水平和提高刊物影响力,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编委们就专题组织、热点稿件约请、期刊宣传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刊物整体和地球物理学科的实际情况,提出从热点领域、重大科学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多渠道进行约稿的建议;会议还讨论了如何提升英文语言质量、与同行期刊如何交流等问题。会议在地球物理编委微信群中进行了实时转播,未能到达现场的编委也参与了会议讨论,并对学科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提出建议。

11月

11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数学》2019年第二次正副主编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由袁亚湘主编主持,《中国科学:数学》正副主编及编辑部成员出席会议。

编辑部首先作了《中国科学:数学》工作汇报,介绍了2019年发文存稿等基本情况、中英文专辑等重点工作以及审稿工作、引用分析等。随后,会议围绕期刊工作展开了高效务实的讨论,评选出2019年度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确定了2020年全体编委会计划以及同期举办的论坛主题和邀请报告人。会议还确定了2020年各分学科编委会计划、2020年第一次正副主编会计划,并讨论了学术不端的处理办法、中文专辑计划等议题。

11月7日下午,《国家科学评论》2019年度材料科学编委会在北京召开。材料领域副主编赵东元,编委成会明、韩布兴、李述汤、李灿、南策文、苏宝连、孙世刚、于吉红参会。NSR编辑部成员参与了会议并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会议由赵东元副主编主持。与会人员就加强学术质量控制和编辑出版服务、材料领域专题选题和新闻栏目选题、扩大NSR的国际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认为,NSR应以国际顶尖综合性期刊为目标,将科学性放在首位,严把学术质量关;材料学科应以引领学科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录用标准,强调稿件的创新性并兼顾读者的广泛兴趣性;NSR应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扩大国际作者、审稿人、读者队伍,提升国际化水平,力争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期刊界赢得一席之地。

12月

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科技出版十件大事暨2019年出版百种科技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促进科学发展和学术交流”入选“科技出版十件大事”。

12月2日,2019年《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两刊”理事会成员、“两刊”各辑主编或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出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刊”理事会副理事长丁仲礼主持会议。会上,“两刊”副理事长、总主编朱作言院士作了编委会工作报告。“两刊”编委会秘书长、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做了关于“两刊”投入产出情况的报告。丁仲礼副院长总结指出,期刊要设立高远目标,同时遵循办刊规律。他对“两刊”未来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抓住机遇,向着“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发展;继往开来,继续与中国科技创新事业一路同行;群策群力,共同助力“两刊”成为世界一流期刊;练好内功,做大做强,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的旗舰。他特别指出,有关管理部门要针对会上提出的各项建议研究解决措施,切实为“两刊”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将各方面支持真正落到实处。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共同把刊物办得更好。会议还通报了“两刊”理事会的成员调整情况,审议通过了关于“两刊”创刊70周年活动的策划方案,并表彰了“两刊”2019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

12月6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度大气科学分学科编委会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穆穆副主编,黄建平、刘超、罗德海、温之平、张强、张宏昇和左志燕编委,以及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穆穆副主编主持,编辑部汇报了大气科学学科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与会编委们围绕如何提高稿件质量和提升刊物的影响力进行了充分讨论,未能与会的编委通过微信群的实时转播参与了会议讨论,并对期刊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2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正副主编会议在北京召开。郑永飞主编,陈发虎、朱茂炎、杨顶辉、傅绥燕副主编,以及分别受穆穆、郭正堂和焦念志副主编委托的罗德海、肖举乐、张锐编委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杂志社相关领导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郑永飞主编主持。会议讨论修订了期刊栏目设置要求,明确了不同栏目承载的传播功能;审议优化了审稿流程,以确保今后稿件的评审更加快速高效;审议通过了《优秀编委和优秀审稿人评选细则》。会议针对2020年全体编委会、第五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的主题和组织形式进行了讨论,评选出2019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以及最佳论文和热点论文,并部署了各学科2020年度的工作计划,特别是专题出版计划。

12月23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编辑部在谢心澄主编的带领下,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办了走进南京地区期刊座谈会,来自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的40余位知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座谈会由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建新院长主持。编辑部黄延红主任介绍了期刊的发展历程、目标定位、期刊分区、栏目设置等情况。座谈期间,谢主编为到会的专家学者介绍了期刊目前的发展形势和稿件录用标准,不低于Phys Rev系列期刊水平,希望继续通过约请高质量稿件和广泛宣传吸引优质自由稿件,实现期刊的稳步发展。在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就稿件录用标准、评价体系、政策支持、国际来稿、栏目设置、宣传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月

1月11日,《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在北京召开全体编委会,会议由谢心澄主编主持。

1月17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评选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揭晓,我社出版的《科学通报》再获第四届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这是《科学通报》第三次获此殊荣,也是唯一连续三届获正式奖的期刊。另外,《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获得本届期刊奖提名奖。

1月19日,以“新起点、新征程,共筑新辉煌”为主题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年学科责任编委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李家洋主编主持。

2月

2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化学》新一届编委会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会议由万立骏主编主持。

2月3日上午,Science Bulletin 2018年度全体编委会会议在科学出版社贝子弘旿府召开,会议由王恩哥主编主持。

3月

3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我社《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等6种期刊入选。

3月24-25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新一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由梅宏主编主持。

4月

4月16日,《科学通报》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编委会会议在科学出版社贝子弘旿府召开,会议由许甫荣副主编主持。

4月22-25日《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SCLS)与华人生物学家协会(CBIS)生命科学高端学术研讨会第3次会议“基因与基因组进化”在成都举办。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承办,由美国芝加哥大学龙漫远教授(《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和苏州大学沈百荣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5月

5月6日,《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第八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于中国化学会年会期间在杭州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由主编万立骏院士和副主编赵宇亮院士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5月6日,《科学通报》化学、材料科学联合编委会议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化学学科副主编韩布兴院士和材料科学副主编刘忠范院士共同主持。

519日,《中国科学:数学》物质的拓扑态论坛成功在遵义师范学院召开,开幕式由主编袁亚湘院士主持

520日,2018年度《中国科学:数学》全体编委会议在遵义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袁亚湘主编主持。

5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新一届编委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张统一主编主持。

5月27日,《科学通报》2018年工程科学编委会会议在北京科学出版社弘旿贝子府召开,会议由工程学科副主编何雅玲院士主持。

6月

6月18日,首届“中国科学材料∙创新奖”(Science China Materials Innovation Award)揭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因其“在工业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单原子催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为该奖项的首位获奖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教授和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主编李亚栋教授在第二届单原子催化国际研讨会(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ngle-Atom Catalysis)期间向张涛研究员颁发了获奖证书。“中国科学材料∙创新奖”由Science China Materials杂志编委会和《中国科学》杂志社于2018年设立,旨在表彰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推动我国材料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此奖项每年评选一次,由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会成员提名,Science China Materials正、副主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中国科学》杂志社代表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决定最终人选。

6月26日(美国时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17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我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科学》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英文刊以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能源化学》(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共11种期刊的SCI影响因子继去年取得重要突破后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提升17%。其中7种刊物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的Q1区,4种刊物位居Q2区。本年度,《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首次突破9、《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辑突破4、《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辑和《能源化学》突破3、《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辑和信息科学辑突破2、《中国科学》数学辑突破1。此次位于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的刊物有:《中国科学》数学辑、生命科学辑、物理辑、材料科学辑、《科学通报》英文刊,《国家科学评论》、《能源化学》。

8月

8月20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十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由郑永飞主编主持。

8月21日,第四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郑永飞院士和副主编郭正堂院士担任论坛执行主席。

9月

9月11-12日,杂志社协助组织的以“强化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作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召开,来自国内20余家单位的近40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热情高,达成一些共识和成果,各大媒体陆续做深度报道。

9月14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全体编委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大学医学部承办,李家洋主编主持。

9月15日上午,“‘科学与中国’—《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走进科研院校深圳大学报告会”顺利举行。报告会由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朱卫国教授主持,《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曹晓风院士、编委宋尔卫教授、宋保亮教授和李国红研究员应邀作了学术报告。

10月

10月22日晚,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辑王贵林从17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和其他三位选手共同荣膺一等奖。此外,《中国科学:数学》编辑杨志华获得大赛三等奖,《中国科学》杂志社获优秀组织奖。

10月2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结果,我社刊物发表的6篇论文入选,它们来自《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英文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文版)。

10月29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刊”理事会理事长白春礼主持会议。会上,丁仲礼副院长宣读了“两刊”2018年度优秀编委、优秀作者和优秀编辑名单,白春礼院长为到会的获奖者颁发了证书。2018年度,共产生了优秀编委10人、优秀作者10人和优秀编辑2人,其中6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两刊”第三次开展整体层面上的评优活动。

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LS)与华人生物学家协会(CBIS)生命科学高端学术研讨会第4次会议“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先后于杭州和武汉举行。论坛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冯根生教授(《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担任主席。

12月

12月1日,科技书刊全流程发布平台SciEngine(http://engine.scichina.com)新版上线。它结合前期平台的使用经验,充分满足了平台业务扩展和数据规模日益庞大的实际需要,使平台在响应速度、稳定性、安全性、承载能力上都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引入了全新的XML文件解析技术、缓存技术、异常处理机制等,有效提高了平台日常运营管理和期刊维护的效率。